本報通訊員 馬宏濤
“以前晚上出門,黑燈瞎火的,得打著手電筒,生怕一腳踩空掉溝里。現(xiàn)在好了,路燈亮堂堂的,連我家那條小土路都看得清清楚楚!”洛南縣景村鎮(zhèn)沙坪村八組的吳建興站在自家門口,指著門前的太陽能路燈,笑得合不攏嘴。這盞盞路燈,不僅是照亮鄉(xiāng)村夜路的“明燈”,更是沙坪村駐村工作隊“到群眾中去”實踐活動的“暖心答卷”。
今年年初,沙坪村駐村工作隊挨家挨戶串門嘮嗑走訪時,好幾位老人不約而同地提起了“夜路難”問題:“村里沒路燈,旁邊就是河道,晚上連個散步的地兒都沒有,出門都得提心吊膽。”駐村第一書記楊星把群眾的呼聲記在了本子上,更記在了心里。他帶著隊員跑縣里、跑鎮(zhèn)上,反復溝通協(xié)調,硬是把6萬元路燈建設資金“跑”了下來。那段時間,工作隊隊員天天跟著施工隊跑現(xiàn)場,選位置、拉線路,連飯都顧不上好好吃。不到一個月,76盞太陽能路燈就裝好了,230多名村民的回家路亮了起來。如今,晚上村里熱鬧了,老人能出來遛彎,孩子能結伴玩耍,連村里的狗都跟著“精神”了不少。
要說讓村民更高興的,還得是錢包慢慢鼓起來了。景村鎮(zhèn)沙坪村地處蟒嶺深山區(qū),種中藥材是老傳統(tǒng),可過去都是“種了賣鮮貨”,價格低、銷路窄,村民守著好東西卻掙不到錢。駐村工作隊沒少為這事犯愁,今年3月,楊星偶然得知單位同事家里經營中藥材加工生意,有門路、有經驗,立馬“牽線搭橋”,幫村里成立了“商洛市共贏聯(lián)手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村里還培養(yǎng)了帶富帶頭人,帶著2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è),種藥材、搞加工,忙得熱火朝天。更讓村民踏實的是,幫扶單位商洛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還投了4萬元消費幫扶資金,幫著把農產品賣出去。最近,村里又建起了中藥材加工廠,以后藥材不用拉到外地加工,在家門口就能初加工,每斤能多賣1—2塊錢,村民心里別提多美了。
除了路燈和產業(yè),駐村工作隊還幫村里辦了不少“實在事”:給一組、二組、八組申報了通組路硬化項目,以后下雨天出門再也不用“一腳泥”;幫著籌集資金重建村級活動場所,以后村民開會、辦活動有了“新陣地”;組織單位黨組織和村黨支部搞聯(lián)建,大家一起學政策、謀發(fā)展,干勁兒越來越足。
“駐村工作隊真是咱的‘貼心人’!”七組村民黨虎娃逢人就說,“他們不是在走訪,就是在幫咱跑事,連我家娃上學的事都幫著問。”楊星卻說:“我們駐村,就是來給鄉(xiāng)親們辦實事的。每次看到大家的笑臉,聽到一句‘謝謝’,就覺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如今的沙坪村,路燈亮了,產業(yè)活了,村民的日子也更有奔頭了。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時不時能聽到村民的笑聲,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這笑聲里,有對駐村工作隊的感激,更有對鄉(xiāng)村振興的信心。“只有把群眾的事當自家事,才能真正走進群眾心里,讓鄉(xiāng)村變得更美好。”楊星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