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 宮宏宇)今年國慶中秋假期,中國再次成為全球熱門旅游目的地。
但如今,來的游客不是只為了爬長城、逛故宮,更是來“買買買”的。
國家移民管理局數(shù)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入境外國人達75.1萬人次,同比增長19.8%。
資料圖:外國游客在北京什剎海地區(qū)游覽。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在游覽名勝、體驗中華文化同時,越來越多外籍游客將“中國購”列入行程重點。他們攜空箱而來,滿載“中國造”而歸——從大疆運動相機、華為折疊屏手機,到泡泡瑪特旗下人氣爆棚的Labubu玩偶,“中國造”和“中國創(chuàng)”正成為外籍游客返程行李中不可或缺的新特產。
老外們的“中國購物車”,正悄然經歷一場升級:以往以農產品、瓷器等傳統(tǒng)紀念品為主的購物清單,如今更多被國產電子設備、智能家居、文創(chuàng)產品等高附加值商品占據。
一方面,“Labubu在哪里買”成了不少游客的熱門話題;另一方面,在電子產業(yè)發(fā)達的深圳華強北等地區(qū),大家爭相體驗和購買電子產品。數(shù)據顯示,在深圳,今年1-8月,大疆、華為等國貨潮品退稅業(yè)務筆數(shù)占退稅總數(shù)比重已達38.8%,成為外籍游客入境中國的必買產品。
“China Shopping”火了,不僅體現(xiàn)在數(shù)據上,更反映出外籍消費者對中國消費品偏好的轉變。今年以來,在歐美顧客中興起的來華“反向代購”風潮,與“China Travel”話題共同在海外社交平臺走紅,成為中國品牌吸引全球消費者的生動縮影。
中國產品,是如何俘獲世界的?
首先,是中國制造的結構性躍升。當前,手機、無人機、智能手表等中國產品憑借卓越的品質、領先的技術和超高的性價比,在全球市場穩(wěn)穩(wěn)占據一席之地。對許多外國游客而言,來中國購物,是最直接的“科技體驗”。
這背后,是“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跨越,中國品牌加速引領全球消費市場浪潮。
Canalys平臺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華為今年上半年以48%的全球市場份額超越三星,成為折疊屏手機賽道的新領導者;在無人機領域,大疆長期占據全球70%至85%的市場份額,以高性能享譽海外;運動相機中,影石等中國身影也正加速搶占市場版圖。
其次,是制度與服務優(yōu)勢疊加的結果。
移動支付、智慧零售、即退即稅等配套體系,使購物更便捷、更安全。中國消費環(huán)境的數(shù)字化與效率,已成為吸引全球游客的重要軟實力。
最后,更深層的變化來自文化吸引力的崛起。今年來,隨著《哪吒2》《黑神話:悟空》等中國影片、游戲在全球廣泛傳播,Labubu在全球“圈粉”無數(shù),“中國造”正攜帶一種新的美學語言,在全球文化語境中產生共鳴。它不再只是商品,而是一種可感知的文化表達。
制造業(yè)回流、品牌信任、開放紅利——多重力量正在疊加,讓中國從世界工廠變?yōu)槭澜鐧淮啊?/p>
外籍游客的購物清單,也許比任何經濟數(shù)據都更直觀。
當“中國造”成為全球旅程的終點,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正在成為世界經濟新的起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