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安縣冷水河村黨支部書記倪世剛急救患病村民
本報通訊員 謝云濤
2025年11月13日清晨,鎮(zhèn)安縣青銅關(guān)鎮(zhèn)冷水河村黨員活動室大門前,一張墨跡未干的大紅感謝信引得過往村民駐足觀看。村民杜輝旺將一面書寫著“危難之時伸援手,救命之恩永難忘”的錦旗,鄭重地交到村黨支部書記倪世剛手中。這面鮮紅的錦旗,背后是一段發(fā)生在四天前,與時間賽跑、挽救生命的感人故事。
時間回溯到2025年11月9日晚上。冷水河村一組村民杜輝旺家中,其年邁的母親突然感到身體極度不適。當時,杜輝旺的子女均在外地,家中只有他一人,面對母親病情驟然加重,他一時手足無措。情急之下,杜輝旺想到了倪世剛。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撥通了倪書記的電話。
電話那頭,倪世剛在了解情況后,沒有絲毫猶豫。“別著急,我們馬上到!”一句簡短而有力的回應,像一顆定心丸。接到電話,倪世剛立刻意識到情況的緊急性,他一邊在電話里安撫杜輝旺的情緒,指導其做一些簡單的應急處理,一邊迅速聯(lián)系了本村熱心村民賀代明夫婦。說明情況后,賀代明夫婦二話不說,立即啟動車輛,與倪世剛匯合,火速趕往杜輝旺家中。
當倪世剛一行人趕到杜家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心頭一緊:杜母已意識模糊,陷入昏迷狀態(tài),情況萬分危急。“快!抬上車,直接去縣醫(yī)院!”倪世剛當機立斷。眾人合力將老人小心翼翼地抬上車,車輛立刻向著鎮(zhèn)安縣人民醫(yī)院疾馳而去。
夜色中,汽車飛馳。倪世剛在車上不斷觀察老人狀況,并提前與醫(yī)院方面進行溝通,請求做好搶救準備。到達醫(yī)院后,搶救室的門迅速關(guān)上。就在家屬因匆忙出門未帶足現(xiàn)金而焦急萬分時,倪世剛再次站了出來,他毫不猶豫地自行墊付了搶救、檢查以及住院所需的費用,為搶救生命贏得了最寶貴的“窗口期”。從出發(fā)、送診到辦理手續(xù),整個過程無縫銜接,爭分奪秒。
由于送醫(yī)及時、搶救得力,杜母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轉(zhuǎn)危為安。在老人住院期間,倪世剛?cè)远啻坞娫掙P(guān)心其恢復情況。事后,杜輝旺提出要歸還倪書記墊付的醫(yī)藥費以及送診途中產(chǎn)生的過路費和油錢,卻被倪世剛堅決拒絕了。“這都是小事,只要人沒事比啥都強。”他樸實的話語,卻飽含著對村民最深切的關(guān)懷。
感激之情在心中激蕩,杜輝旺覺得無論如何也要表達這份謝意。于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親手貼上感謝信,再送上精心準備的錦旗,杜輝旺緊握著倪世剛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那面錦旗上“危難之時伸援手,救命之恩永難忘”的十四字金語,不僅道出了杜輝旺一家的心聲,更映照出冷水河村干群之間的魚水情深。
面對贊譽,倪世剛顯得十分淡然。他表示:“我是一名黨員,也是村黨支部書記,村民有困難,第一個想到我,是對我的信任。保護每一位村民的生命安全,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不僅是我,換了任何一位基層干部,都會這么做。”
倪世剛在危急關(guān)頭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與使命,展現(xiàn)了新時代基層干部“關(guān)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guān)頭豁得出去”的先鋒本色,他的暖心事跡,正在冷水河畔廣為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