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洛南縣景村鎮(zhèn)車塬村副主任史東財
本報通訊員 馬宏濤
在洛南縣景村鎮(zhèn)車塬村,提起村委會副主任史東財,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他既是村民信賴的“好干部”,更是鄰里稱頌的“好兒子”“好女婿”。多年來,他以堅韌的肩膀扛起雙重責任,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用務實的作風踐行著基層干部的使命擔當。在他身上,家庭與集體、親情與責任,交織成一曲溫暖而動人的時代贊歌。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在史東財身上得到了最樸實的體現(xiàn)。年邁的父親患有高血壓和腰椎間盤突出,母親行動遲緩,日常起居需要悉心照料。史東財始終堅持每天清晨早早起床,先為父母打掃庭院、準備早餐,安頓好二老后才開始一天的繁忙村務。去年父親突發(fā)疾病臥床,他白天奔波于人居環(huán)境整治一線,夜晚則守在病床前,端水喂飯、翻身擦背。直到父親病情好轉(zhuǎn)、重新站立,他才松了一口氣,而眼底的疲憊與紅血絲,卻深深印刻在家人和同事的心中。
“他是真孝順,從沒嫌麻煩。”鄰居李大娘感慨,“把老人照顧得這么周到,不容易!”
在照顧好自己父母的同時,史東財從未忘記對妻子娘家的責任。妻弟不幸罹患尿毒癥,他四處奔波求醫(yī)問藥,陪診送藥、安撫情緒,像親兄弟一般不離不棄,直至妻弟離世。而癱瘓在床已10年的岳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長期由妻子獨自照料,身心俱疲。
“兩家的事,就是我的事。”史東財主動將這份重擔扛在肩上。每天忙完村務后,他第一站總是先去岳母家:幫妻子給老人翻身、擦身、更換褥子,準備次日飯菜等,事無巨細。岳母雖無法言語,但每當他進門,眼神總會緊緊追隨,眼中滿是依賴與感激。“她認得我,知道我來了,就安心了。”史東財輕聲說。
十年如一日,他用耐心與溫情,守護著一位失能老人的尊嚴與溫暖,也撐起了妻子背后的堅強后盾。
盡管家庭重擔壓肩,史東財從未因此耽誤村務工作。作為村委會副主任,他始終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醫(yī)保繳費他挨家挨戶宣傳,矛盾糾紛他耐心調(diào)解,產(chǎn)業(yè)幫扶他精準對接。為方便服務老人群體,他還主動建立“老人幫扶臺賬”,詳細記錄村中獨居、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和需求,定期上門走訪。
“村民信任我,我不能辜負這份托付。”這是史東財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沒有豪言壯語,卻有日復一日的堅守。他用肩膀扛起了兩個家庭的希望,也扛起了基層干部的責任與擔當。他以孝心溫暖親情,以責任服務鄉(xiāng)鄰,成為車塬村精神文明建設中最動人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