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十號信箱外地人多,愛吃當?shù)氐男〕裕谑俏揖椭Я藗€小吃攤,專門賣小吃,每天一大早,人很多,忙不過來,就雇了幾個人幫忙賣。自從廠子搬走后,這里的生意就很難做了,人很少,一天也賣不出多少錢的東西。”在此做生意的劉師傅嘆道。周圍幾家攤位的攤主也深有感觸,都很懷念十號信箱興隆時的那段歲月。
夢寐以求的地方
十號信箱建在商州,不但它的神秘令人猜想,它的繁華令人神往,它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更是許多人神往的地方,能到那地方工作,簡直就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作為一個大企業(yè),十號信箱就是一個小社會,那種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讓人十分羨慕。記得十號信箱初建時,記者才上小學,家離十號信箱只有一公里,平時沒事時老愛到那里玩。對自己情有獨鐘的還是那里每星期兩次放電影了,那時文化生活比較貧乏,電影是唯一的消遣娛樂活動。十號信箱放電影有兩個地方,冬天天氣冷時,就在大禮堂放,夏天天氣熱時就在燈光球場放,附近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來看電影。由于人多,廠里放電影時一般先讓本廠職工進去,待他們坐好后才讓附近的村民進,如果遇到壞天氣,廠里人進門慢,許多人等在外面衣服都濕透了,還是不愿意離開。到記者上初中時,學校只和十號信箱隔著一堵圍墻,每到周二和周四,是十號信箱放電影的時候,同學們的心就跑到看電影上面去了,根本沒心思學習,為這,不知受到老師多少批評。那時電影也不多,主要是《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英雄兒女》、《南征北戰(zhàn)》、《奇襲》等電影,反復放,幾十年過去了,許多電影里的臺詞至今還能記得,有的同學在下課時還模仿電影里演員的動作,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商州當時沒有好企業(yè),就十號信箱一家像樣的好企業(yè),讓許多人垂涎三尺,能到十號工作,那是很光榮的事。許多人寧愿到十號信箱去燒鍋爐,也不愿到機關單位去上班,總覺得在機關單位上班沒面子,到十號信箱才能直起腰,在人面前說得起話。這也難怪,那時十號信箱的人出來跟別人就不一樣,總有優(yōu)越感,自豪感,那是骨子里流露出來的,不是裝出來的,誰叫人家是國防廠子呢!許多人到現(xiàn)在都這樣認為,那種感覺是很難忘懷的。

破爛不堪的舊廠房

政府正在加緊這里的危房改造,一座座新樓房拔地而起。

當年的職工宿舍現(xiàn)在依然發(fā)揮著作用,只是物是人非,而且居住的人的身份與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輝煌過后的沉寂
十號信箱是國家在三線建設的特殊時期為戰(zhàn)備需要而落戶商州的產(chǎn)物,在那樣火紅的年代,它為我國的國防工業(yè)和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其輝煌的成就將永遠彪炳商州的歷史史冊。然而,由于時過境遷,昔日那個人人羨慕的國防企業(y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得不回到殘酷的現(xiàn)實上面,前后巨大的反差,讓許多人難以預料。
“十號信箱的衰落,不但與1989年的搬遷有關,更與市場經(jīng)濟的大環(huán)境有關。”在記者去十號信箱老廠區(qū)采訪時,恰好遇到以前在該廠工作過的老職工賀黎明,帶著他的家人來老廠子故地重游,他意味深長地告訴記者。老賀今年70歲,以前是當兵轉業(yè)到十號信箱的。“那時廠子多紅火呀,產(chǎn)品不愁銷路,工資福利不愁發(fā),誰看了不羨慕?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三線建設的弊端就顯現(xiàn)出來了,廠子建在信息閉塞的深山,交通不便,很難與市場經(jīng)濟接軌,只好咬著牙往外搬,不然就是死路一條。可搬出去后,日子也不好過,原因是廠子產(chǎn)品單一,品種老化,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結果困難就多了。”據(jù)老賀講,廠子不景氣,一家人的生活很艱難,他曾經(jīng)到處打工賺錢,一天老家的小弟來西安,看到廠子里的空地很多,就提出租地搞養(yǎng)殖,起初他和小弟養(yǎng)的是奶牛,后來許多人跟著效仿,他們又改行養(yǎng)豬,慢慢的日子才好起來,現(xiàn)在他的養(yǎng)殖場已從廠區(qū)搬到長安縣,規(guī)模很大,一年賺個百八十萬。市場是殘酷的,優(yōu)勝劣汰,可十號信箱落伍了,作為在廠子生活工作了幾十年的老職工來說,是很傷心的事情。臨別時,老賀說出了這句發(fā)自肺腑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