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進博會的國家展里,展位面積最大、最吸引眼球的要數中國館了,這里匯集了570件展品,為歷屆最多。咱們去中國館里一探究竟。
總臺央視記者 宋菀:這副AI眼鏡可以實時拍第一視角的鏡頭。在今年進博會的逛展期間,我將會佩戴這副AI眼鏡,帶您近距離看進博。
這些機器人揮舞著雙手,聽到音樂響起就翩翩起舞。除了跳舞之外,機器人還可以做出射門的動作,非常漂亮。
總臺央視記者 宋菀:看完了機器人跳舞、踢球,我們還可以到這輛自動駕駛小巴里休息一下,感受未來出行的新體驗。這輛小巴里有一個數字人,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它會實時為乘客播報站點,告訴大家下一站要去哪里。同時,車內還有一套娛樂系統(tǒng),您可以在這里唱歌、看電影,甚至還可以喝一杯機器人倒的飲料。
AI讓“智能生活”觸手可及的同時,腦機接口也讓意念操控不再是夢。那么腦機接口都有哪些功能?主要應用在哪些場景?
上海術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靳輝:這是一個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機器人,是幫助中風以后神經受損、偏癱的患者進行神經康復。看到這個魚漂過以后,就產生一個運動意念,這個意念就可以控制手進行一次抓握。通過這個新技術,可以幫助更多的患者盡快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
行走在中國館,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在“十四五”期間,全面深化改革的最新成就,一股科技新風撲面而來。CR450動車組模型體驗,展示了最快高鐵帶來的中國速度;沙盤模型互動裝置,告訴你“中國智造”的世界級橋梁是如何建成的;全球首款載人近地飛行器,可以讓低空飛行如同“走路般自然”,正在重塑低空飛行體驗。
總臺央視記者 宋菀:剛剛公布的“十五五”規(guī)劃建議中多次提到“科技”“創(chuàng)新”,以及“新質生產力”這三個關鍵詞,并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目標之一。相信下一個五年,我國的科技實力將邁上一個新臺階,更多的技術紅利也將讓我們的未來生活充滿無限可能。
(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臺央視記者 岳群 朱繼華 王世玉 宋菀 王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