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民建中央機關501會議室,民建中央組織部干部范可新展示了一份珍貴史料的復制件——毛澤東致黃炎培的信函。信中,毛澤東稱贊民建在《人民日報》發(fā)表痛斥美國“白皮書”的聲明,并指出“當使民建建立自己的主動性,而這種主動性是一個政黨必不可少的”。
這是民建中央近日舉行的“八十載薪火相傳 建新功再續(xù)華章——慶祝民建成立80周年學會史演講比賽”機關初賽中的一幕。毛澤東囑托民建人需秉持的“主動性”,貫穿著中國民主建國會80年的發(fā)展歷程,也在本場比賽中得到生動回應。
現場,范可新以多份檔案資料為線索,串聯起他對民建人發(fā)揮“主動性”的思考。其中,兩份史料尤具代表性——“1948年5月23日,民建贊成中共‘五一’號召的決議”和“1979年7月9日《人民日報》同時刊登‘《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頒布’和‘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以下簡稱‘中信’)’的消息”。
“前者體現出民建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的政治自覺,后者則是對民建主動服務國家大局的生動詮釋?!彼貏e提到,1979年7月9日《人民日報》同時刊登這兩條消息“并非巧合”,“這是國務院的精心安排,此后,民建先賢榮毅仁帶領中信積極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為國家建設作出重要貢獻。這正是民建‘實業(yè)報國’初心與主動擔當精神交相輝映的生動體現。”范可新說。
榮毅仁主動擔當、服務國家的精神,影響了一代代民建人,也讓他們對這份“主動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來自民建中央調研部的郭頌在演講中以“頂配”形容榮毅仁——出身豪門卻親手撕掉“富二代”標簽,34歲被周恩來稱為“少壯派”,63歲創(chuàng)辦中信集團,77歲當選為國家副主席。
“今天我們回顧榮毅仁的故事,不只是回顧歷史,更要問自己:這一生應該怎么活?是在躺平和內卷之間反復橫跳,還是像他一樣把個人的選擇融入時代大潮?”郭頌說,“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豪不是家里有礦,而是心中有國;真正的帥并不是追逐潮流,而是選擇那條難卻正確的路。”
這份歷史的主動性,更轉化為代代相傳的接力實踐。來自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的民建會員王晨10余年致力公益助學,他說:“最欣慰的是越來越多會員的加入,讓公益助學如火種般播散。每當回想起探尋希望小學時走過的山路,看到孩子們可愛的笑臉,都讓我相信,我等待的明天會更加美好?!?/p>
從實業(yè)報國,到參政議政,從對歷史先賢的回望,到對未來發(fā)展的美好憧憬……當天,來自民建中央機關各部門、民建中央直屬總支部、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民主與建設出版社、《經濟界》雜志社的12位選手以史為鑒,講述了民建自覺響應時代召喚、融入民族復興偉業(yè)的歷史主動性。
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秦博勇強調,這次比賽是對民建中央機關開展“傳承民建優(yōu)良傳統(tǒng),厚植愛黨愛國情懷”會史大學習活動成果的檢驗和展示,也是“學規(guī)定、強作風、樹形象”主題教育的生動實踐。民建中央機關要以此次演講比賽為契機,在會史大學習活動中帶好頭,當好“排頭兵”。要在會史學習中增強政治信念、強化責任擔當、錘煉良好作風,以優(yōu)異的工作成績和飽滿的精神面貌迎接民建成立80周年。(《中國新聞》報 羅魯嶠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