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5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5月17日在安徽合肥開幕。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應邀做主旨報告時提出,要努力推進和實現空天地海無所不在的時空智能。
5月17日,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在合肥開幕,李德仁院士做主旨報告時解讀時空智能。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他說,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著的物質世界是用時間信息來描述的。在當今萬物互聯(lián)和人工智能時代,時空數據獲取、處理、信息提取與知識挖掘需要走向智能。因此,時空智能學應運而生,由工業(yè)化時代的測繪遙感學到信息化時代的空間信息學,再發(fā)展到智能化時代的時空智能學。
時空智能學包括6個W和4個R,6個W即何時(When)、何地(Where)、何種目標(What Object)、有何種變化(What Change)、機理(Why)、何種決策(What Reaction),4個R分別是:規(guī)定的時間(Right Time),所需要地點(Right Place),正確的數據、信息和知識(Right Data/Information/Knowledge),需要的人(Right Person)。實現空天地海全域一體化時空智能,推進人和自然的協(xié)同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李德仁院士做主旨報告時介紹東方慧眼遙感衛(wèi)星星座。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李德仁院士認為,時空智能涵蓋深空、空天、空地、水下、社會經濟學、醫(yī)學等領域,深空時空智能可服務月球與火星智能探測,空天時空智能表現為無所不在的PNT(定位、導航、授時)和PNTCR(通導遙一體化天基信息實時服務系統(tǒng)),空地時空智能包括無人機與移動測量機器人,水下時空智能包括無人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形測繪,社會經濟學時空智能可評估人道主義災害和社會經濟學,醫(yī)學時空智能包括醫(yī)學圖像解譯、醫(yī)療機器人定位。
他總結表示,智能化時代,在推進和實現空天地海無所不在的時空智能的同時,還要抓緊推進人工智能引導下的通導遙一體化的時空智能大眾化服務(例如東方慧眼星座),創(chuàng)造多個萬億級產業(yè)助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要勇敢推動測繪學走向時空智能學。
5月17日,2025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在安徽合肥開幕。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世界雷達博覽會自2001年創(chuàng)辦以來,每兩年舉辦一屆,如今已成為全球雷達領域規(guī)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綜合性國際展會,更是全球雷達行業(yè)集技術前瞻、行業(yè)帶動、科技創(chuàng)新于一體的綜合性交流平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