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 曾靜寧)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常健15日在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上表示,面對當前全球人權治理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全球人權治理亟需更多團結合作。
為期2天的論壇在北京舉行,迎來近百個國家和包括聯(lián)合國機構在內(nèi)的國際組織的300余名中外嘉賓參加,以“平等、合作、發(fā)展:《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30周年與全球人權治理”為主題展開。
常健說,本次論壇上,大家重點探討了全球人權保障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以及全球人權治理本身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方面。其間,“團結合作”成為一個高頻詞。
常健認為,強調“團結合作”反映出當前全球人權治理范式存在諸多問題,亟待改變。少數(shù)西方國家將本國的人權模式作為唯一標準,顯示出不寬容、不合作、選擇性、政治化、單邊制裁等特征。這種排斥對抗范式違背了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的基本權利,對全球人權發(fā)展造成很大阻礙。
常健表示,當前人們面對的無論是在發(fā)展權、和平權、環(huán)境權等方面的新問題,還是大數(shù)據(jù)和人工智能技術等新技術革命帶來的一系列新挑戰(zhàn),全球人權治理的排斥對抗范式不僅無助于應對新挑戰(zhàn),而且還會激化各種矛盾。
“一些國家利用雇傭軍進行代理人戰(zhàn)爭,采取單方面強制措施,使對象國人民的人權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人權機制中代表比例失衡,在國際人權機制中出現(xiàn)人權政治化、選擇性和雙重標準等等。這些情況的存在,嚴重威脅著全球人權治理的公平公正實施,影響全球人權問題的有效解決?!背=≈赋觯斑@種以排斥和對抗為主要特點的范式亟需改變,需要以均衡民主限制強國霸權?!?/p>
2015年,中國向國際社會發(fā)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這是中國為全球人權治理提出的“中國方案”。常健說,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野下,全球人權治理在規(guī)范內(nèi)容上,不能只包括個人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還應該包括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以及各國人民和全人類的集體權利;在治理結構上,不能只是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主導,發(fā)展中國家也需要有更多的機會來發(fā)聲;在治理方法上,不應一味抹黑,而應該有更多對話、合作、交流;在治理機制上,應反對過度政治化和雙重標準,堅持非政治化、非選擇性,秉持客觀、公正、開放、包容的治理原則。
常健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蘊涵著團結合作的全球人權治理新范式。它有助于更有效地應對全球人權面臨的挑戰(zhàn),克服排斥對抗范式的局限,真正促進世界人權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大家應當加強團結合作,共促人權發(fā)展,使各國人民真正得享各項人權。(完)
翻譯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