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約翰內斯堡9月9日電 “短片看中國·光影鑒未來”中南電視創(chuàng)作賞析觀摩會近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與會者觀看《探索中國巨樹》《航拍中國》《如果國寶會說話·曾侯乙編鐘》和《書簡閱中國》等中國優(yōu)秀視聽作品。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張政,中國駐南非大使館公使覃展鵬,以及南非藝術家杜·諾奎,金磚電視臺非洲頻道總裁阿雅達·赫洛、南非索維托劇院行政總監(jiān)羅薩·馬威等共同出席了觀摩會。
影片在中南電視藝術家中產生了共鳴。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認為,《探索中國巨樹》這一短片用電視藝術這一形式表現了中國科考隊員的科學理性精神和他們敬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生態(tài)影像的深厚人文情懷以及自然渾厚的趣味性,凸顯了人與自然的親密關系。電視藝術家有責任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讓更多的觀眾了解生態(tài)保護的重要性,繼而共同守護地球環(huán)境與人類家園。
當地時間9月6日,“短片看中國·光影鑒未來”中南電視創(chuàng)作賞析觀摩會與會者合影。(主辦方供圖)南非藝術家杜·諾奎表示,短片的內容也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這也反映了南非和中國電視藝術家在交流過程中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則:互學互鑒。人與人、國與國之間都需要交流,需要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進行合作。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影視評論家李星文表示,這個紀錄片很好地體現了中國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推動,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意。
金磚電視臺非洲頻道總裁阿雅達·赫洛說,今天觀摩的短片,啟發(fā)我們電視藝術不僅要講好別人的故事,更要學會講述自己的故事。就像南非也有猴面包樹,代表了南非久遠的生態(tài)文明,但猴面包樹的故事并沒有廣為傳頌。他表示,南非電視藝術家們應該和中國很好地開展合作,更好地講好南非自己的故事。
南非影像專家西拉羅·希同諾拉博士在發(fā)言中表示,南中民眾之間應該進行各方面的交流和探討,特別是在生態(tài)和自然保護方面,就像巨樹短片所展示的這樣。交流可以讓中南兩國普通人有更多的相互了解,更好地進行文化方面的合作。從這方面說,南非需要向中國學習經驗,要更多地講述自己的故事,要講述有內涵的故事。
此次活動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駐南非大使館指導,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南非金磚國家電視臺、中國外文局西歐與非洲傳播中心共同主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