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商洛市第八屆道德模范、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黨紅妮
本報記者 黨率航
開欄語 近日,由市委文明委主辦的商洛市第八屆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揭曉,29人獲得道德模范稱號,13人獲得道德模范提名獎。他們當中,有愛崗敬業(yè),恪盡職守,甘于奉獻的;有敬老孝親,家庭和睦,鄰里團結友善的;有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yè),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有臨危不懼,挺身而出,千鈞一發(fā)見義勇為的;有一諾千金,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的……他們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為全社會樹立了道德標桿。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yǎng)。
為積極發(fā)揮道德模范的榜樣和引領作用,本報即日起推出“道德楷模 榜樣力量”專欄,向廣大讀者講述我市第八屆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的先進事跡,引導廣大群眾見賢思齊,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傳播者,大興堅守美德、踐行美德、傳遞美德、弘揚美德的時代風尚,積極投身“一都四區(qū)”建設、建功新時代。
春節(jié)前夕,走進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校園里安靜整潔,洋溢著別樣的溫暖。雖然孩子們都放假回家了,但一組組圖片和視頻生動講述著這里的一切:老師們用各種肢體語言和學生交流,學生們鉚足了勁一筆一筆寫著畫著,天真爛漫,老師們臉上也寫滿了幸福……
用愛灌溉,一點一滴,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們辛勤耕耘,默默守護著殘障兒童。黨紅妮便是這支隊伍的一員,從業(yè)二十多年,她以愛喚愛,守護著這些小天使,只為讓特殊孩子也能回歸社會實踐生活,真正實現(xiàn)特殊教育的價值。
信心滿滿 耕耘特教麥田
1999年,黨紅妮經過遴選進入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扛起班主任的擔子。
她清楚記得,為了上好第一堂課,她查閱大量資料,精心設計了課堂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容,備課教案反復修改,希望給自己的特教之路開個好頭。
“我?guī)е渥愕臏蕚溥M入教室,但進門瞬間自己就被孩子們疑惑的眼神包圍了。”黨紅妮說,“和他們說話,他們只能看見我嘴唇在動,聽不到在說什么;和他們打手語,他們看不懂,那一節(jié)課我基本上都在忙著維持課堂秩序。”
學生小雪琴翻過窗戶,爬上沒有護欄的露臺,嚇得她兩腿發(fā)軟;學生小粉,晚上上廁所趁生活老師不注意,堵住廁所下水口,玩水導致生病;學生小曹,剃著光頭,露出滿頭的傷疤,讓人聯(lián)想到他的調皮;學生小李,丟了兩毛錢,媽媽對他動手;學生小妍,媽媽緊緊抱著她,怕她上學不適應,抹著眼淚不肯松手……萬事開頭難,黨紅妮的第一天特教之路在慌亂中收場。
“急!著急!打心底著急!”黨紅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特教之路遠比她想象中難。那段時間,她的嘴角頻繁起泡、潰爛。
“我明白,不管這些孩子的殘疾程度有多么嚴重,都應享有做人的基本尊嚴和受教育的權利。”黨紅妮說。
為了盡快進入角色,適應上課新模式,她向其他特教老師取經,大量閱讀相關書籍,針對每個孩子的情況量身定做教育方案。
洗手洗臉擦鼻涕,吃飯看病問診,都是她的工作內容。她相信用全部的愛呵護每一顆幼小的心靈,總有一天,會聽到花開的聲音。
用心用情 澆灌愛的花朵
特殊學生就像是七色花瓣的不同色彩,習慣、性格、智力、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為了幫助特殊孩子能夠更快更好地回歸主流社會,黨紅妮倡導以生活為核心的課堂,堅持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積極實施校本課程,充分利用課外資源,開展個別化訓練和研究。
“把生活帶進課堂,孩子們就會把樂趣帶回生活。我常常想‘假如我是這個孩子,我想要什么?’”黨紅妮介紹。
她清晰地記得一個叫小新的孤獨癥兒童,平日里的教學方法用在小新身上都沒有效果。她翻閱資料,又在網絡上尋找類似的案例,最后發(fā)現(xiàn)“編寫社交故事”的教育方法比較適合小新。
她拍拍小新的肩膀,看著他的眼睛,采用第一人稱、現(xiàn)在時態(tài)、正面內容和他說話,嘗試和小新交流,一步步打開孩子的心扉。
有一次上課時,小新突然離開了自己的座位,黨紅妮趕緊引導:“上課了,大家都安安靜靜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我也應該安靜地坐回去,這樣老師會表揚我,說我是個好學生。”
正面引導對小新十分有效。隨著不斷嘗試、研究,小新找到了交往的安全感,對黨紅妮越來越親密。黨紅妮還發(fā)現(xiàn):小新對色彩特別感興趣。只要給他紙筆,他就有充足的安全感,一整節(jié)課都沉浸在畫畫的快樂中。于是,她為小新報名參加了書畫興趣小組。
在她的耐心指導下,這個孩子竟然吐出了“老師”“紅色”等詞語,表達自己的訴求。小新的作品還被選送到省上參加展覽。
特殊教育的發(fā)展,僅靠對學生的關愛和自我汗水的付出是難以為繼的。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是滿足特殊孩子身心發(fā)展的關鍵。
為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回歸”,在黨紅妮的帶領下,十字繡、水鉆貼畫、手工、刺繡等課程也在學校相繼開設起來。她還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回訪教過的殘障孩子,幫助他們自主創(chuàng)業(yè)。
春風化雨 讓愛灑滿大地
“黨的二十大提出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這是黨和國家對特殊教育事業(yè)的重視和支持,也是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鼓舞和肯定。”黨紅妮說。
黨紅妮帶著記者參觀每個教室,介紹這里的老師們?yōu)檫@些特殊兒童的付出:為了教聽障學生學習口語,她們夸張著口型,讓學生摸著她們的喉嚨、鼻子感受說話時聲音的震動和氣息的流動;為了教智障學生掌握一個動作,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她們小步子大循環(huán),通過螺旋上升的形式進行上百遍的反復練習;為了讓自閉癥學生更好地克服人際交往障礙,她們跟蹤觀察,尋找一切閃光點及突破口;為了讓不同學生能更好地參與課堂,她們實施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為了讓因身體原因不能到校上課的學生接受教育,她們送教上門。
近年來,市特殊教育學校積極開設金絲琺瑯畫、繪本閱讀等校本課程和種植、洗車等職業(yè)課程,通過誦讀比賽、文藝演出、作品展示、社會實踐等各種綜合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融入社會。
目前,學校已經有200多名學生從這里出發(fā),登上社會大舞臺放飛夢想、展現(xiàn)自我,他們從事縫紉、首飾加工、食品加工、傳送帶接頭、家具安裝等工作,成為勇敢自信自立自強的人。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參加教育工作近30年,黨紅妮的工作簡單、瑣碎而重復,需要更多的細心、耐心和愛心。
“歲月就像一根長長的線,串起教育的每一個瞬間,沉淀著最初的那個珍珠似的夢,講述著最難忘的故事。”黨紅妮說,自己在學生鬧脾氣、摔東西的時候崩潰過,在學生撕著碎紙片到處扔的時候無助過,在學生不愿約束對著自己吐唾沫的時候落淚過,也在聽著學生說“老師,我喜歡您”的時候溫暖過,更在學生把他畫的畫作為禮物塞在自己手里的時候幸福過。
展望未來,黨紅妮信心滿滿。“黨的二十大為新時代新征程特殊教育的改革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要求。讓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今后,我將倍加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一如既往地用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當好特殊孩子的‘老師媽媽’,努力成為一名研究型、創(chuàng)新型教師,切實為特殊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她動情地說。